濕疹反覆難癒?中醫調理可助「斷尾」根治

引言:湿疹的現代生活挑戰

轉眼間又到梅雨季節,林小姐的雙腿再次飽滿起一顆顆紅疹,奇癢難耐的她忍不住又抓出一道道血痕。這已經是本年度第三次復發,每次只要天氣轉濕、吃了海鮮或熬夜加班,皮膚就像收到信號般發出警報。現代人生活節奏快、壓力大,加上飲食習慣西化,濕疹這類「文明病」的發生率逐年攀升,而是濕疹中醫 https://manahealthcare.com.hk/elementor-landing-page-10993/透過辨證論治與多元治療手段,為患者提供了斷根機會。

中醫對濕疹的認識與辨證論治

中醫將濕疹歸類為「浸淫瘡」「風癬」等範疇,認為其病因與體內濕、熱、風、瘀等病理因素交織相關。臨床表現可分為三類:

  1. 急性濕疹:皮膚潮紅灼熱、滲液明顯,多屬「濕熱浸淫」,需以龍膽瀉肝湯清熱利濕
  2. 慢性濕疹:皮膚肥厚粗糙、脫屑脫皮,屬「血虛風燥」,需用當歸飲子養血潤燥
  3. 亞急性濕疹:介於急性與慢性之間,常見「脾虛濕盛」,宜選除濕胃苓湯健脾祛濕

國醫大師裘沛然曾治療一名8歲濕疹患儿,通過苦參、黃柏等藥物清熱燥濕,配合浮萍煎湯外洗,三診後皮疹全消,體現了辨證論治的重要性。

中醫治療濕疹的核心方法

一、內服藥物:從根本上調節體質

• ​龍膽瀉肝湯:龍膽草、黃芩等成分可清肝膽濕熱,適用於急性期皮膚潮紅滲液

• ​當歸飲子:含當歸、熟地黃等,專門針對慢性期血虛風燥型,改善皮膚乾癢

• ​麻黃連翹赤小豆湯:麻黃發汗解表,赤小豆利水濕,對於風邪夾濕型濕疹效果顯著

二、外治法:直達病灶的快速緩解

• ​藥浴療法:急性期用馬齒莧、黃柏煎湯冷敷,慢性期選用潤膚湯(含當歸、桃仁)滋養修復

• ​針灸療法:針刺曲池、血海等穴位可疏風止癢,配合耳穴壓豆(神門、膽)改善睡眠

• ​火針點刺:對慢性苔蘚樣變皮膚點刺放血,能快速減輕瘙癢並促進組織修復

三、綜合療法:標本兼治的智慧

裘沛然治療慢性濕疹時,採用「清熱燥濕+溫陽通絡+養血活血」的複方,既用黃柏、黃連清熱,又配伍附子、川烏溫補元陽,最終達到「正氣存內,邪不可幹」的治療效果。現代中醫還常將中藥提取物(如紫草油)與西醫鎮靜劑結合,減少激素依賴

生活調節與預防復發

• ​飲食禁忌:避免芒果、蝦蟹等「發物」,多吃冬瓜、薏苡仁等利濕食材

• ​情志疏導:壓力過大易致肝鬱化火,可配合太沖、合谷穴按摩疏肝理氣

• ​環境調整:保持空氣流通,避免過度使用空調導致體內濕氣積聚

結語

濕疹中醫治療濕疹強調「三分治,七分養」,通過內外兼治恢復體內陰平陽秘。臨床觀察顯示,系統治療3個月以上的患者,復發率可降低60%以上。若您也被濕疹困擾,建議盡早就診中醫皮膚科,制定個性化方案,從根本上扭轉「年年發、年年癢」的惡性循環。

如果您喜歡此信息,並且希望了解更多有關薈元醫療的詳細信息,請瀏覽網頁